|
黑土流金,湖光映翠。在吉林省西部的乾安縣,連片的糯玉米田如碧波般鋪展,飽滿的果穗裹著層層苞葉,傳遞著豐收訊息。這片位于世界黃金玉米帶的土地,用獨特的自然饋贈與70多年的種植傳承,讓乾安糯玉米躋身“吉林鮮食玉米五大地理標志品牌”之列。榮譽的獲得,為乾安糯玉米產業化發展開辟了新路徑,也讓乾安特色農產品進入大眾視野,借助品牌“東風”端上千家萬戶的餐桌。 乾安縣的氣候、土壤與水源構成天然品質保障網。據乾安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于鵬介紹,乾安縣種植糯玉米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春季干旱低溫促進根系發育,夏季濕熱同步利于灌漿,秋季晝夜溫差大有助于營養積累,讓玉米果穗完整、籽粒飽滿。
更可貴的是全國少有的“堿性特質”:乾安縣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土質優良,黑鈣土有機質達2.4%,弱堿性土壤pH值7.0—8.2,富含碳酸鈣及氮磷鉀等礦物質。“鹽堿地讓糯玉米天然呈弱堿性,蛋白質、維生素含量更高,利于調節體內酸堿平衡。”于鵬介紹。據了解,乾安縣境內74個自然閉流湖泡的弱堿性水源,與土壤特性相得益彰,用于糯玉米田灌溉,造就了乾安糯玉米“爽滑細膩、糯中帶甜、皮薄無渣”的獨特風味。 乾安縣聯豐冷藏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丁揚從事玉米加工業12年,對家鄉土地優勢深有感觸:“咱乾安是平原,黑土肥沃,這土壤和水種出來的玉米,口感就是不一樣。”經過多年培育,當地已形成萬糯2000、中碩糯919等8個優質品種,筑牢了品質根基。
從零星種植到萬公頃規模,政策扶持為產業開啟綠色發展通道。乾安縣通過“企業+基地+農戶”模式推動訂單農業,對玉米種植中的播種、植保、機收等環節提供補貼,推廣寬窄行耕作+水肥一體化技術,并鼓勵農戶利用庭院種植糯玉米等作物,可領取一定金額的補助等。目前,乾安縣糯玉米種植面積達10萬畝以上,產量約4億穗,綜合產值已突破10億元,其中冷鏈加工環節占比達60%,成為縣域經濟重要增長點。 政策紅利下,企業加快筑牢標準化種植根基。乾安縣鴻安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王清安深耕玉米加工業30余年,帶領公司取得20多項專利。公司與農戶、合作社簽訂糯玉米收購協議,預先約定種植品種、質量標準和保底收購價格,推動集中連片種植。通過契約化合作,既能保證玉米品質的穩定性,又能降低農戶種植風險。“政策鼓勵建穩定原料基地,咱跟著產業導向走,自己種既能保證品質,也能享受政策帶來的市場紅利。” 王清安說。 “以前憑經驗,現在靠技術。”乾安縣農戶的感受折射出種植模式之變。2024—2025年,乾安縣開展技術培訓200余次,大型觀摩超10次,縣農業農村局聯合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MAP團隊下鄉講解“水肥一體化+密植”等技術,如今該項技術在全縣應用面積突破100萬畝。
技術的加持下,智慧農業加速落地:依托中化MAP,乾安縣將進一步提高數字農業覆蓋面,逐步建成3個智慧種植示范區,并推廣無人機監測、智能灌溉云平臺等技術,實現作物精準管理。同時,當地還將加強產學研合作,聯合吉林省農科院、新疆農墾科學院等機構,開展鹽堿地改良與高產技術攻關,在2.28萬畝鹽堿地綜合利用示范項目上實施出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糯玉米種植模式,帶動全縣鮮食玉米產業發展。 此次入選吉林鮮食玉米五大地理標志品牌,讓乾安糯玉米的市場關注度有了明顯提升,也為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獲評地理標志品牌后,我們第一時間申請在包裝上使用,現在還有主播合作帶貨,日銷穩定在5—7萬單。”王清安說,企業旗下的“奧琦特”品牌主打產品包括速凍糯玉米、脫皮玉米粒、甜糯玉米粒等,也借勢拓展營銷渠道,“地理標志是對品質的認可,讓我們更有信心開拓高端市場。” 目前,乾安縣鮮食玉米加工企業依靠品牌力量,不僅實現自身效益提升,還帶動了周邊就業。乾安縣聯豐冷藏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季節性雇工200-300人,乾安縣鴻安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季節性雇工100多人,農民兼職日均收入120-150元,產業紅利持續惠及農戶。 |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