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韻靈動,黑土生金。在吉林,一場關于水的深刻變革正在白山松水間悄然進行,更激活了區域高質量發展的“一池春水”。 近年來,吉林省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突破傳統治水窠臼,探索一條以“水經濟+”為特色的幸福河湖建設新路,將水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文化傳承、民生改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徑,彰顯了系統治水、興水、活水的新高度。
系統治理,重塑河湖生態底色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碎片化治理,曾讓河湖治理陷入困境。吉林省的實踐,首先贏在理念革新——堅持全域協同、系統治理。 在柳河縣“參鄉水街”,三道溝河水流入街區,穿街而過流入小地河。潺潺流動的水不疾不徐地哼唱著時間之歌。然而幾年前,這里水質不佳,河道水質經常不達標,特別是夏季沿河兩岸氣味難聞,極大程度影響周邊居民生活質量及城市品質。柳河縣沒有進行局部修補,而是科學實施“引三道溝河水補給小地河”工程,有效連通水系?!懊鎸π〉睾铀坎蛔?、水質不達標的難題,縣委、縣政府科學施策,通過引調水、岸線加固、清障清淤、生態綠化等綜合措施,使小地河水質顯著提升至地表水Ⅲ類標準?!绷涌h水利局副局長苗利春介紹。一條水清岸綠的生態廊道悄然形成,為后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底。
同樣的系統思維也應用于通化市區的佟佳江??偼顿Y3.95億元的佟佳江旅游度假區項目,歷時兩年精心打造,通過實施“金廠河-渾江水系連通”工程,顯著改善了河流的連通性和流動性。項目構建了“一島、一帶、四大功能區”的空間布局,形成了“山、水、城、園”有機融合的城市生態空間?!艾F在這里建設得更好,景色優美,心曠神怡?!笔忻窭畲杭t的感慨道出了許多人的心聲。 在撫松縣泉陽鎮,水源地保護被置于核心位置。通過探索“河湖長履職+幸福河湖建設+公眾參與”的協同治理模式,強化責任落實、實施雨污分流、加強綜合執法、開展生態修復,全鎮水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碍h境的改善直接促進了植被恢復,野生鳥類和魚類數量明顯增加,公眾的環保意識也在不斷提升?!比栨傕l(鎮)級河長李青原表示。 系統治理,非一日之功。通化市以河湖長制為抓手,持續推進生態治理和水環境修復,域內河流生態流量得到顯著提高,生物多樣性不斷改善。目前,以佟佳江為主線,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水經濟及岸線管理形成了完整的生態系統良性循環格局,為“水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生態支撐。
“水經濟+”賦能,激活區域發展新動能 清澈的河水、優美的岸線,本身就是寶貴的資源。吉林省敏銳地抓住“水經濟+”的發展機遇,讓生態效益有效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柳河縣在治理好小地河后,巧妙地將“中國野山參之鄉”的文化底蘊與江南水鄉的建筑風貌相融合,打造出東北首座江南主題沉浸式文旅街區——“參鄉水街”。青磚黛瓦、飛檐翹角,廊橋燈影倒映在流水之中,人參文化滲透在街區的肌理之中?!皡⑧l水街”項目,潺潺流水不再是孤立的自然元素,而是串聯起商貿、文化、旅游的核心紐帶。 “之前農閑時在藥廠上班,藥廠放假后就在家沒事做。‘參鄉水街’開啟后,我們經過培訓上崗當起了船員,現在一個月收入3000多,既能欣賞美景,又有不錯的收入?!痹趨⑧l水街工作的杜吉雙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他的經歷,是水街帶動本地就業、惠及民生的一個縮影。通過引入美陳藝術裝置、大型水上演藝、沉浸式主題場景,并成功吸引百余家商戶入駐,參鄉水街構建了“商業+文化+旅游”的多元業態。開街當日即接待游客超6萬人次,累計接待量已突破130萬人次,火爆的人氣有力帶動了周邊餐飲、住宿、零售、交通等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水,真正成了激活區域消費、促進產業協同的“流量密碼”。
在通化市,佟佳江旅游度假區的建成,填補了城市臨水游覽區的空白。自投用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超900萬人次,成功舉辦多項大型文體活動,直接間接創造營收超400萬元?!百〖呀珗@項目落地不僅重塑了城市景觀,更深度激活了區域發展動能,已成為通化的‘城市會客廳’?!蓖ɑ袞|昌區水利服務中心主任魏永金介紹。公園內錯落分布的文化區、運動休閑區、兒童游樂場等設施,滿足了全年齡段市民和游客的需求,提供了親水、運動、文化的多元體驗?!白龉ヂ院笾苯觼磉@里玩,感覺非常好?!蓖獾赜慰屠璩坛痰脑u價,印證了項目的成功。 在撫松縣泉陽鎮,優質的水源直接催生了特色產業。泉水虹鱒魚館經營者李向光看中了這里的好水,養殖對水質要求極高的虹鱒魚、金鱒魚和鱘魚。“現在周邊環境好了,旅游的人多了,我們每年能接待上萬人次。這些冷水魚高蛋白、低脂肪,無刺無腥味,很受歡迎,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李向光高興地說。更有名的是“泉陽泉”礦泉水,得益于水源地持續優化的生態環境,品牌價值逐年攀升。企業每年將部分利潤反哺生態建設,形成了“水養人、人護水”的良性循環。當地還利用優質水資源,發展起獨具特色的酒業。 從柳河縣的文旅融合,到通化市打造佟佳江“城市客廳”,再到泉陽鎮的特色種養和飲品開發,吉林省各地因地制宜,做活“水文章”,“水經濟+”的多元路徑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帶動效應,生態優勢正持續轉化為發展優勢。
惠民富民,共享人水和諧成果 “效益河湖”的“效益”,最終要體現在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上,落腳于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環境改善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佟佳江畔,野鴨成群嬉戲,沿江步道上市民游客絡繹不絕,成了休閑健身的好去處。參鄉水街的建設,不僅提升了城市品位,更為居民提供了新的就業崗位和增收渠道。泉陽鎮的好水,既帶來了旅游收入,也支撐了特色產業發展,讓群眾端上了“生態碗”,吃上了“綠色飯”。 經濟效益直接惠及百姓。杜吉雙在“參鄉水街”實現就地就業,泉陽鎮李向光的魚館生意紅火,這些都是“水經濟+”帶動百姓增收的生動案例。佟佳江旅游度假區帶動周邊產業升溫,創造了更多就業機會。泉陽泉礦泉水反哺生態,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這種共享發展成果的模式,增強了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也進一步激發了全社會保護河湖、愛護生態的內生動力。
文化傳承與精神滿足同樣重要。參鄉水街融合人參文化,佟佳江公園注重水文化展示,泉陽鎮依托長白山生態文化,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項目的文化內涵,也增強了當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和歸屬感。優美的水環境、繁榮的水經濟、和諧的水文化,共同構筑了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 吉林的實踐表明,當河湖煥發生機,其帶來的不僅是景觀之美,更是治理方式、發展模式和百姓生活的深刻變革。 秀水長流,效益彰顯。吉林省的幸福河湖建設仍在路上。隨著“水經濟+”模式的不斷深化和拓展,更多的生態價值將被喚醒,更豐富的業態將被催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將被打開。這條治水新路,不僅為吉林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水”,也為同類地區提供了可資借鑒的生態文明建設樣本,彰顯了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人水和諧的治水新高度。 |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