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秋時節,雙遼市臥虎鎮五星村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金色稻田里,大型收割機穿梭其間,脫粒后的金黃稻粒源源不斷輸送至運輸車;鴻盛酒廠院內,火紅的高粱鋪滿晾曬場,地缸發酵工藝釀出的酒香彌漫街巷;養殖場里,肉牛膘肥體壯,牛糞經處理后正成為農田的“天然養料”。這個曾經受困于澇洼塘的傳統農業村,如今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為核心,通過優化種植模式、延伸產業鏈條、發展循環經濟,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鄉村振興之路。
從“澇洼塘”到“豐產田”的蝶變 五星村地處松遼平原,土壤肥沃,但部分地塊受澇洼塘積水困擾,種糧仍要“看天吃飯”,玉米產量每公頃僅1萬多斤,雨水大的年份甚至顆粒無收。 2022 年,村黨總支書記馮憲宇借鑒遼河區域成功經驗,牽頭成立正鑫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土地流轉為抓手推進“旱改水”工程。 為確保種出好稻,合作社引種“稻花香”“小粒香”等優質品種,推行“以稻制澇 + 稻蟹共生”生態種養模式,在水稻生長過程中形成的濕潤環境適宜河蟹生存,河蟹活動又能疏松土壤、清除雜草,形成“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良性循環。 農村常說“不插6月秧”,今年“六一”過后,面對部分村民因地塊積水無法耕種的難題,當地百姓找到村里,合作社果斷以每公頃 1.2 萬元的價格,簽訂三年期土地流轉協議,將澇洼塘改造成規整水田。“老百姓種不上地,我們要想辦法!”馮憲宇的話,道出了村民的急難愁盼,也指明了村莊發展的突破口。
插秧時節,村黨總支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從秧苗培育、插秧深度到水肥管理提供全程指導,同時協調保障秧苗、生態有機肥等農資供應。如今,昔日積水難排的“問題田” 變身豐產田,水稻每公頃產量超2萬斤,河蟹養殖更添一份收益,“澇洼塘”真正成了村民的“聚寶盆”。 五星村正鑫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多元化經營,除水稻外,還種植玉米、花生、谷子、小冰麥等多種作物。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吸引近30戶村民加入,流轉土地約80公頃,村民既能獲得土地流轉費,還能到合作社務工,收入渠道持續拓寬。 為打響本地農產品品牌,五星村還積極探索合作模式。目前村里雖未建設大米加工廠,但通過與雙山鎮鴨鴨米業合作開展代加工,打造屬于五星村的優質大米品牌,讓好大米賣出好價錢,進一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從“原字號”到“深加工”的價值躍升 “一口地缸800斤高粱,能出300多斤酒,利潤約700元,目前酒廠有66個地缸,一年能消化50萬斤高粱!” 在鴻盛酒廠,負責人張民指著滿院晾曬的高粱介紹。依托村里富余的糧食資源,五星村鼓勵發展農產品加工產業,鴻盛酒廠、臥虎農莊酒廠等企業應運而生,讓“土疙瘩里長出來的糧食”實現價值躍升。 鴻盛酒廠堅持傳統地缸發酵工藝,以1.25元至1.3元的價格收購本地高粱,年產白酒數萬公斤,產品遠銷省外,不僅帶動近30戶村民種植高粱,還為村里提供了10余個就業崗位。
臥虎農莊酒廠的發展則更具故事性,負責人曹德軍 1995年因養牛需要酒糟,便自學釀酒技術,2001年正式成立酒莊,如今已轉型生產精品酒,年產20多萬斤,經研發四大系列20多個品種,產品獲得第十九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第三屆供銷特色農產品展銷會“金牌農產品”、技藝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酒“香”飄俄羅斯及省內外市場。 曹德軍是曹氏家族釀造技藝第四代傳承人。為發揚古法釀造技藝,他以“品質第一”為使命,2023年申請非遺成功。“非遺是我們承載的文化記憶,是中華民族的魂脈。臥虎農莊酒廠將承擔起非遺傳承保護單位的使命,讓人們接觸非遺、了解非遺、喜愛非遺,發揚傳統文化的精神真髓。”曹德軍如是說。
從“單一種植”到“循環發展”的生態之路 走進慶剛養殖家庭農場,育肥肉牛正悠閑采食,圈舍旁的有機肥處理區里,牛糞經無害化處理后堆積待用。“釀酒剩下的酒糟是最好的飼料,不僅降低養殖成本,牛長得還壯,一年能出欄500頭。”農場負責人說。在五星村,“糧食釀酒-酒糟養牛-牛糞還田-滋養作物”的綠色循環經濟閉環已初步形成,實現了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雙贏。 釀酒產生的酒糟,成為肉牛養殖的優質飼料;養殖產生的牛糞,經處理后成為水稻、高粱等作物的天然有機肥,既減少化肥使用,又改善土壤質量;而優質的農產品又為釀酒、養殖提供原料,形成“種、釀、養”相互支撐的循環體系。如今,全村養殖戶已達70戶,牛存欄量超700頭,循環經濟不僅讓農業生產更加綠色環保,更帶動了集體經濟壯大和村民收入提升。 從破解澇災難題到延伸產業鏈條,從發展循環經濟到帶動村民增收,五星村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為抓手,在松遼平原上書寫了鄉村振興的生動答卷。“雖然這幾年投入較大,尚未完全回本,但隨著模式成熟、品牌打響,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馮憲宇的話語中充滿信心。未來,隨著“以稻制澇”生態種養模式的進一步推廣,以及循環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五星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為更多傳統農業村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經驗。 |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