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下旬,在輝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簡稱“輝慶農業”)的生產園區內,創始人高鳳云的身影穿梭在車間與辦公室之間:剛在加工線旁叮囑工人“帶葉玉米的葉子要修得齊整,別 時間回溯至“7?16 吉林糧食品牌日暨營銷推廣系列活動”。在當日的頒獎典禮上,作為吉林鮮食玉米產業的代表性企業品牌,輝慶農業旗下的“大姐農莊”產品品牌,憑借二十年深耕農業的積淀、突破性的產品創新與穩定的市場口碑,成功斬獲“吉林鮮食玉米十大黃金名片”稱號。
從“轉型試錯”到“深耕賽道” 高鳳云的鮮食玉米之路,始于一場“被迫的轉型”。2010年,高鳳云創辦輝慶農業,最初以玉米烘干、糧食貿易為主業。但隨著行業競爭加劇、資金占用壓力增大,企業陷入了持續虧損的困境。轉機出現在2017年。當時的高鳳云計劃轉型加工鴨蛋,去考察設備時,發現身邊不少同行都在涉足鮮食玉米加工。“輝南地處寒地黑土帶,晝夜溫差大,玉米的糯性和甜度本就比南方的好,而且家家戶戶都種玉米,原料根本不愁。”抱著試一試的心態,高鳳云于2019年邁出了轉型第一步。 高鳳云帶著團隊反復試驗,最終引入藥廠的121度高溫滅菌工藝 ——通過真空包裝與高溫殺菌,讓玉米在不添加任何防腐劑的情況下,保質期能達到12個月,還完整鎖住了玉米的原生鮮嫩。 如今,大姐農莊的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已從最初的不到百畝擴展到1000畝,年加工量穩定在900萬穗,產品涵蓋吉農糯111、綠糯619、荔枝雪糯等多個優質品種。
從“跟風生產”到“差異突圍” 今年采摘季,走進大姐農莊的加工車間,最顯眼的莫過于工人手中“帶葉加工”的玉米 ——不同于市面上常見的“光稈”玉米,這里的玉米都帶著一層翠綠的包葉,工人正仔細修剪著葉子的邊緣。“別小看這層葉子,它能最大程度保留玉米剛采摘下來的清香,就像咱小時候在大鍋里煮玉米時,特意用玉米葉裹著煮一樣,吃著就是小時候的味道。”高鳳云解釋道。盡管帶葉加工需要額外投入人工成本,每根玉米的加工時間也增加了2分鐘,但這款帶葉玉米一經推出,就憑借“原汁原味”的口感贏得了穩定客群。 更具突破性的創新,是今年即將上市的“荔枝雪糯玉米”。在大姐農莊的試驗田里,150 畝白色糯玉米正等待最后的成熟——這是全國首例“開袋即食”的糯玉米品種,種子單價高達300元/斤,是普通玉米種子的10倍多。“普通糯玉米的糖度大多在9—12,咱這款荔枝雪糯能達到15—18,咬一口又甜又糯,而且不用煮,拆開包裝就能吃。”高鳳云介紹,去年,附近一家農業科研機構在輝南試種了少量開袋即食糯玉米,委托她加工時,她敏銳地察覺到其市場潛力,當即決定試種。 今年4月播種后,全程用長白山礦泉水灌溉、施有機復合肥,還安排專人記錄生長數據。“再過一周就能批量采摘加工了,現在已經有好幾家電商平臺來談預售。”高鳳云的眼里滿是期待。
從“本地扎根”到“走向全國” “黃金名片”的背后,不僅是產品的硬實力,更是市場的認可度。如今的大姐農莊,早已跳出“本地小品牌”的局限,構建起“線下商超+線上電商+跨境出口”的全渠道銷售網絡,讓輝南的鮮食玉米走向了更廣闊的舞臺。 在線下,大姐農莊在輝南本地開設了1家品牌旗艦店,還成功入駐興客家、萬家福、歐亞等吉林省知名商超。 如今,大姐農莊的線上銷量逐年攀升,2024年,大姐農莊全年銷售鮮食玉米900萬穗,銷售額達2694萬元,線上渠道貢獻了近40%的銷量。 從“個人標桿”到“產業力量” 此次斬獲“吉林鮮食玉米十大黃金名片”,并非大姐農莊首次獲得認可。成立十余年來,輝慶農業及品牌先后拿下“吉林好糧油產品”“吉林省放心糧油進農村進社區示范加工企業”“通化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稱號,還被認定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級綠色工廠”——這些榮譽的背后,是企業對“綠色、健康”理念的堅守。 而這份堅守,也讓高鳳云個人成為“鄉村振興”的標桿人物,并獲評“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吉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稱號;作為“致富帶頭人”,她還帶動周邊農戶參與鮮食玉米種植,通過“企業+農戶”的訂單模式,統一提供種子、技術指導,再按保底價回收,讓農戶“種得放心、賣得省心”。 |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