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月下旬的敦化山區,晨霧還未散盡,敦化市山河農業有限公司(簡稱“山河農業”)亞光湖水源地深處的種植基地里已是一片忙碌景象,收割機穿梭在玉米田壟間,不停采摘著飽滿的鮮食玉米,基地創始人丁淇穿梭其中,額角掛著汗珠卻難掩笑意——每年這個豐收季,她總要比往常更忙碌幾分,但看著田壟間串串飽滿的“喜樂掰掰”玉米,所有辛勞都化作了踏實的滿足。這份喜悅的底色,是不久前的吉林糧食品牌日暨營銷推廣系列活動。那次活動中,丁淇創辦的“喜樂掰掰”,憑借多年深耕的卓越品質與獨樹一幟的品牌特色,成功斬獲“吉林鮮食玉米十大黃金名片”稱號。
跨界歸鄉:從都市沃土到山野田間的初心之選 “選擇鮮食玉米,是源于對家鄉土地的熱愛,更是看到了品質農業的未來。”提及當初回鄉的初衷,丁淇的話語里滿是堅定。但誰能想到,這名深耕農業的創業者,曾在廣東擁有令人艷羨的生活——她與愛人在宏遠教育集團工作,學校提供住房、包攬食宿,孩子還能享受頂尖教育資源,不過,面對家鄉的召喚和鄉親父老的期盼,他們還是決定返鄉創業。 2020年,丁淇回到敦化市三河村,流轉農民的土地。“我們村人均五頭牛,秸稈能喂牛,牛糞能養蚯蚓、做有機肥,回施玉米田能形成生態循環。”這份獨特的生態優勢,讓她堅定了做鮮食玉米的決心。從考察法國農業模式,到走訪行業標桿企業,再到奔赴山東定制設備,丁淇僅用4個月就完成了工廠建設與投產,“喜樂掰掰”的種子也就此在延邊山區落地生根。 丁淇坦言:“山區種植成本高,每公頃產量比中西部地區少近一半,但我們從不打價格戰,堅持做品牌、抓品質。”正是這份堅持,讓“喜樂掰掰”獲得同行認可。
品質為王:從土地到餐桌的極致堅守 “我們的種植基地藏在亞光湖水源地深處,開車進去要一個多小時,里面連信號都沒有。” 丁淇笑著說,這份“與世隔絕”恰恰成了喜樂掰掰品質的保障——遠離污染的山野間,黑土層厚度能達到一米多,山泉水灌溉,土壤每年檢測確保無退化。針對地塊分散可能導致的串花問題,團隊用錯峰種植和品種成熟期差異化搭配破解,“靠技術讓每穗玉米都保持純正口感”。 在研發上,“喜樂掰掰”不斷突破。傳統黑玉米皮厚難嚼,團隊歷經多次實驗,終于培育出“皮不厚的黑玉米”,不僅口感脆嫩帶淡淡紫薯香,鉀、鐵、鋅含量還遠超普通玉米。 生產環節更是精益求精。產品通過SGS601項農殘檢測,遠超出口的500多項標準;采用122度高溫殺菌工藝,不用冷庫就能常溫保存,保質期達12個月。
品牌破圈:從農產品到生活方式的價值升級 “農產品不能永遠停留在原材料階段,必須通過品牌提升附加值。”作為設計專業出身的企業家,丁淇深諳品牌建設的重要性。為此,從創立公司之初,就定下了“注冊品牌、設計獨立IP、衍生系列產品”的五年規劃,如今已形成七大系列、八個品類的產品矩陣。 針對不同人群需求,推出了適合女性的糯甜款、適合男性的嚼勁款、適合老人孩子的高營養款,實現“一箱滿足全家口感”;依托延邊燒烤文化,團隊研發專屬醬料,在市中心及景區等地開設烤玉米體驗店,用“平價烤玉米引流、高端成品轉化”的模式探索線下加盟,“很多外地游客吃完后直接加微信回購,這讓我們更有信心。”丁淇笑著說。 此外,山河農業還開發了玉米公仔、聯名禮盒等文創產品,讓“喜樂掰掰”從農產品升級為有溫度的生活品牌。“我們的IP形象是品牌的靈魂,未來還會延伸到更多場景。”丁淇眼中充滿期待。 鄉企共生:讓好玉米帶富一方水土 作為返鄉創業的代表,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丁淇的企業還為當地創造了150多個固定就業崗位。“我們的工人都是附近村民,他們既可以通過土地流轉獲得租金,又能在工廠掙工資。一年下來,一個家庭的收入能增加3—5萬元。”丁淇說:“我們的黑土、山泉、鮮食玉米都是寶藏,要讓這些好物帶富鄉親。” “能夠獲得‘吉林鮮食玉米十大黃金名片’不僅是榮譽,更是責任。”丁淇表示,未來,在吉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指導下,山河農業會繼續深耕品質,在長春等城市拓展線下店,把吉林鮮食玉米的“黃金口碑”做亮,讓大山里的玉米香飄向全國,走向世界。 |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