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虧了你們在‘法治講堂’里講的這些騙人手段!”8月10日,臨江市六道溝鎮六道溝村的辛大爺緊握著白山邊境管理支隊六道溝邊境派出所民警的手,心有余悸又滿懷感激。原來,他接到一個冒充“公檢法”的詐騙電話,對方聲稱他涉嫌犯罪,要求轉賬“保證金”。危急關頭,辛大爺猛然想起派出所民警在“紅盾法治講堂”上詳細拆解的類似套路,果斷掛斷電話并向民警核實,成功避免了財產損失。這份警覺,正是源于一堂扎扎實實的普法課。 2025年以來,為切實提升轄區群眾法治素養和安全防范意識,打通普法惠民“最后一公里”,白山邊境管理支隊六道溝邊境派出所聯合當地司法所、村委會,創新打造“紅盾法治講堂”,將法治陣地建在群眾家門口,讓法律知識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陣地前移,課堂扎根家門口 派出所摒棄了以往“發傳單、走過場”的傳統模式,將普法陣地直接下沉到村屯。依托村委會活動室、村民文化廣場、駐村警務室等群眾聚集場所,設立固定的“紅盾法治講堂”普法點,懸掛醒目標識標牌,定期更新宣傳欄內容。“現在走到廣場,遛個彎的功夫就能看到新貼的法律知識,抬頭就能學,真方便!”村民王大姐指著宣傳欄說道。這種“抬頭可見、隨時可學”的模式,讓普法宣傳真正融入村民的日常。 內容入心,法言法語變鄉音 “紅盾法治講堂”的生命力在于貼近群眾需求。派出所民警與司法所工作人員組成“普法輕騎兵”,精心選取宣講內容。邊境政策法規、土地承包流轉、婚姻家庭糾紛、勞務債務、本地村規民約……這些與村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成為講堂的“主菜”。民警們用帶著“苞米碴子味”的鄉音,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吉林省邊境管理條例》等專業法律條文掰開揉碎,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炕頭話”“田間話”。“以前聽法律條文像聽天書,現在民警講得明明白白,都是咱身邊的事,聽得懂,記得住!”村民老劉感慨道。 反詐筑盾,守護群眾錢袋子 面對當前高發的電信網絡詐騙,“紅盾法治講堂”迅速化身為“反詐前哨”。民警結合最新詐騙手法,精心制作警示案例課件和短視頻,不僅在講堂上深入剖析,還通過村民微信群、村廣播等渠道滾動推送。“養老詐騙”“刷單返利”“冒充領導、熟人”……一個個騙局的本質被無情揭露。這種持續、精準的宣傳攻勢效果顯著。據統計,今年以來,“紅盾法治講堂”已成功預警并阻止潛在詐騙案件8起,為群眾直接避免經濟損失20余萬元。 矛盾調解,法治陽光潤心田 “紅盾法治講堂”不僅是普法陣地,更是化解矛盾糾紛的“會診室”。派出所整合資源,由民警、司法調解員、村干部、村內有威望的長者共同組成調解團。依托講堂平臺,對日常走訪排查出的鄰里糾紛、土地爭議、家庭矛盾等,進行現場說法,就地調解,努力將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大家坐在一起,有民警講法理,有長輩講情理,還有村干部講道理,很多疙瘩當場就解開了。”夾皮溝村委會周宗霖書記介紹道。截至目前,依托“紅盾法治講堂”平臺,已成功調處各類矛盾糾紛46起,調解成功率達95%以上,有效實現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群眾點贊,心中有了明白賬 “紅盾法治講堂”的成效,最終體現在群眾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上。“以前簽個啥合同,心里直打鼓,手都哆嗦。”村民李大姐在參加完關于合同風險的專題講堂后,笑容爽朗,“聽民警同志掰開揉碎一講,哪些地方有‘坑’咱心里門兒清,再不怕被合同‘坑’了!”村民老溫曾對土地流轉政策一知半解,顧慮重重。在講堂上詳細咨詢了民警后,他終于放心地簽了合同,“政策講得透透亮亮,該咋辦、有啥權利,心里有了本‘明白賬’,簽得踏實!” 紅盾之名,既象征著國門邊境的堅實守護,也蘊含著將法治之光照亮群眾日常的樸素承諾。六道溝邊境派出所通過“紅盾法治講堂”這一方小天地,將抽象的法律條文轉化為鄉村秩序與和諧的基石,讓法治的種子在群眾心中生根發芽。當每一位村民都手握法律這本“明白賬”,腳下的路便少了迷茫與磕絆,鄉村的安寧與幸福才更加堅實可感。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