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水稻陸續成熟,臨江市螞蟻河鄉賈家營村迎來了一年的豐收的季節。水稻田里呈現出一片繁忙景象,收割機在田間穿梭,收獲著金燦燦的幸福。 賈家營村地處長白山地區,地理環境優越,有水田地400余畝,年產能達30余萬斤。因灌溉水田地用的都是山泉水,無論是從觀感上還是口感上,都屬于上品。 近年來,賈家營村的種植戶們在村干部的大力引導下,積極轉變農業種植觀念,不僅忙著種地,還學會了分析市場走向,瞄準市場調整種植品種。陳靖是賈家營村的村民,家有三畝水田地。“我種地也有十幾年了,種的品種是吉宏6號。去年我們家收了能有2000多斤,村里每年春種秋收的時候,都幫我們找一些專家,來到田間地頭幫我們做指導。”
為解決村民水田收割后脫殼、色選、銷售等問題,賈家營村在2014年成立臨江市螞蟻河鄉賈家營村興農蔬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2021年通過多方努力籌措資金,購買了大米色選機和脫殼機。不僅為村民提供了便利,還創造十幾個就業崗位,也增加了村集體收入。剛剛收割的稻谷,直接被運往村委會的加工廠。經過清理、脫粒等一系列工序,水稻磨成了晶瑩剔透、米香四溢的新米。脫殼每斤只收一毛錢,針對沒有銷售渠道的種植戶,村里直接收購后集中銷售。這不僅省去了村民們自己找加工點的麻煩,還降低了加工成本,讓大家省心又省力 這種“田頭到餐桌”的一條龍服務,是賈家營村委會為村民辦的一件實實在在的好事。它省去了農民往返奔波銷售的辛勞,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新米的口感和營養,也讓農產品的價值得到了提升。 賈家營村黨支部書記說:“今年,我村通過光伏和大米加工廠,預計村集體收入達到59萬元以上,明年還將引進一臺大豆色選機,方便老百姓色選大豆,既解決群眾挑豆難的問題,又能增加村集體收入。” 田埂邊的機耕道拓寬了,收割機進出更方便;水渠修得筆直,灌溉不再靠天吃飯;村里的技術員時常下地指導,良種推廣讓畝產提高了不少。這些變化,讓秋收不再只是“汗滴禾下土”的辛勞,更成了“顆粒歸倉”的踏實。賈家營村在這金色的收獲季節,奔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