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臨江市各鄉鎮(街)同步行動,通過多樣化宣傳與監管舉措推進“掃黃打非”工作,全方位凈化城鄉文化環境,凝聚起“人人參與、共建共治”的強大合力。 各地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宣傳教育,讓“掃黃打非”知識深入人心。社區及鄉村志愿者通過發放宣傳單、手冊,結合真實案例現場講解,用“接地氣”的語言解讀非法出版物、淫穢色情信息、盜版制品的危害及識別方法。同時,持續推送政策法規、舉報方式等內容,針對家長群體強調不良出版物對青少年成長的危害,引導居民主動關注孩子閱讀內容與上網行為。螞蟻河鄉還創新采用圖文結合的傳單形式,清晰呈現“黃”“非”內容的表現、危害及舉報途徑,讓群眾一目了然。
為從源頭遏制不良信息傳播,各鄉鎮(街)聚焦重點場所開展排查整治。農村地區重點對小賣部、文化小廣場進行檢查,查看是否存在非法出版物售賣情況,同步排查非法賭博、安全設施缺失等關聯問題;四道溝鎮、大湖村等地還針對商戶開展專項走訪,向經營者強調自律要求,嚴禁銷售盜版書籍、非法出版物,共同維護文化市場秩序。森工街道東興村更是建立常態化巡查機制,以社為單位劃分責任區,由村“兩委”干部包片負責,聯合轄區派出所形成聯動執法合力,確保監管無死角。
各地均注重構建“掃黃打非”長效機制:東興村建立村“兩委”干部包片責任制;四道溝鎮、大湖村等地分別提出完善“常態化宣傳”“線上宣傳+線下巡查+群眾監督”機制,鼓勵居民、快遞員等群體積極提供線索,形成全社會參與的監督網絡。通過系列舉措,不僅提升了群眾對“掃黃打非”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度,更推動形成“層層有責任、事事有人管、人人皆參與”的治理格局。 下一步,臨江市將持續推動各地深化聯動協作,創新宣傳形式與監管手段,鞏固“宣傳引導+排查整治+機制保障” 的工作成果,為建設文明、健康、和諧的城鄉文化環境“凈風護航”。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