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想到不用對簿公堂,既解決了問題又沒傷和氣!” 手持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定書,陳某與張某某這對曾因借款產生隔閡的好友相視一笑,冰釋前嫌。兩人的借款糾紛,在江源林區基層法院與綜治中心的協同努力下,通過調解圓滿化解。這是該院創新工作機制,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的生動實踐。如今,通過整合解紛資源、完善線上線下聯動機制,當地群眾已切實感受到更便捷、高效的司法服務。 陳某與張某某本是多年好友,因急需用錢,張某某多次通過刷陳某的銀行卡借款,累計金額達2.6萬元。然而借款后,張某某卻遲遲未還,陳某多次催要無果,眼看著友情出現裂痕,最終只得訴至法院。“考慮到當事人雙方是朋友關系,調解不僅能高效解決糾紛,更有利于修復友情。”綜治中心在征得雙方同意后,立即指派調解員并邀請入駐法官共同參與調解。調解員首先運用示范文本,快速鎖定爭議焦點,張某某應當償還的借款本金金額。隨后,調解員組織雙方“面對面”溝通,耐心講解相關法律規定,并通過同類案例以案說法,讓雙方明白各自的權利義務。在“背對背”調解中,調解員了解到,張某某并非不愿意還款,只是一時難以一次性還清。而陳某也顧念舊情,愿意給張某某一定的寬限期。 既解“法結”又化“心結”,調解員從朋友情誼出發耐心勸導,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采用分期還款方案,既解決了實際困難,又修復了受損的友情。 調解成功了,但如何確保調解協議能夠得到有效履行?江源林區基層法院給出了完美答案:司法確認。本案中,陳某與張某某在基層調解組織與法官的主持下達成調解協議后,雙方共同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立案庭法官迅速審查,最終裁定調解協議有效,賦予了調解協議強制執行力。這得益于全國法院“一張網”平臺的建設。法院通過該平臺的審前準備模塊,將案件委托至人民法院調解平臺。調解員可以及時了解糾紛情況,在線查閱材料,通過視頻調解功能引導雙方在線簽訂協議,整個過程高效便捷。“多元調解+司法確認”聯動機制充分發揮了前端調解高效便捷和法院司法保障的雙重優勢,既減輕了群眾訴累,又緩解了法院辦案壓力,有力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為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江源林區基層法院積極主動入駐區綜治中心,法官和調解員攜手合作,共同為百姓化解糾紛。入駐后,調解法官通過綜治平臺信息共享,精準識別物業糾紛、勞動爭議、民間借貸等常見糾紛,積極引導當事人選擇調解程序,充分發揮法院專業力量與綜治中心屬地優勢。縱向聯動多家駐點單位提供“全科服務”,提前介入化解糾紛,形成“法官指導+專業調解+群眾參與”的解紛鏈條。即使調解不成功,案件也能無縫銜接轉入訴訟程序,實現“調解優先、訴訟斷后”的閉環管理。“現在有了矛盾,只需跑一個地方,就能得到專業調解,既省時又省力!”不少群眾對此贊不絕口。從朋友間的借貸糾紛到鄰里矛盾、從勞動爭議到物業糾紛,江源林區基層法院通過資源整合、機制創新,將法治力量下沉到基層,讓矛盾糾紛化解更便捷、更高效、更有溫度。如今,“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已成為當地百姓解決糾紛的新方式,也為提升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提供了寶貴經驗。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