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PM-8188”型谷物水分測定儀測定籽粒含水量,每樣點重復5次,根據畝鮮籽粒重和籽粒含水量計算畝籽粒產量,玉米籽粒含水量以 14%計算。實測產量(公斤/畝)=收獲鮮穗重(公斤/畝)x(樣品果穗粒重/樣品果穗鮮重)x[1-收獲含水率(%)]-(1-14%),最終實收測產結果:835.50公斤/畝。
作為聚焦玉米黃金產業帶(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遼寧)的服務商,吉津農業的全產業鏈絕非“簡單串聯”,而是每個環節都嵌入硬核技術支撐。公司20余名核心專家,在作物種植管理環節,為每塊托管地配備“物聯網墑情監測設備+無人機植保團隊”,墑情數據實時傳輸至云端,技術員通過APP遠程指導澆水施肥,無人機精準噴施生物農藥,既減少30%農藥用量,又讓病蟲害防治效率提升2倍;加工端更有細分工藝——哈爾濱鮮食玉米加工廠采用“121℃巴氏殺菌+真空包裝”鎖鮮技術,讓玉米保質期延長至6個月;吉林四平玉米食品廠則運用“低溫擠壓成型技術”,將玉米糝加工成無添加的玉米面條、玉米糊,產品直供東北連鎖商超。
這樣的技術布局,始終與政策導向同頻。作為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吉津農業不僅享受“吉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每年可節省研發成本超百萬元;還成功對接“東北玉米產業集群發展項目”,其在白城建設的滴灌廠,因符合“節水農業”政策要求,獲得地方政府30%的設備補貼;在農戶服務層面,公司的“全程托管模式”更是納入“吉林省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試點”,農戶加入托管后,除了享受技術服務,還能通過“訂單農業”獲得最低收購價保障。
“以前自己種,選種靠打聽、賣糧靠販子,現在吉津管全程,還有政策托底,咱種糧心里有底!”張喜鳳的話道出了千余農戶的心聲。目前吉津農業已在吉林設3家服務公司、黑龍江與內蒙古各設2家,籌建的遼寧公司已落地也將接入當地“糧食產后服務中心”政策資源;累計服務農戶超1000戶、合作面積30萬畝,通過舉辦“科技種田測產大會”,省農業農村廳邀請5名專家現場指導,讓更多農戶掌握“高密度種植+智能管理”的組合技術,今年已有200余農戶因采用新技術,每畝增收超200元。 |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