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梅河口市曙光鎮秉持“一鎮一業、多村一品”的發展理念,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在推進“多村一品”產業發展中取得階段性成效,產業覆蓋面持續擴大,聯農帶農效益顯著增強。
黨建引領,科學布局,構建“多村一品”產業新體系 曙光鎮緊緊圍繞思想轉變、產業選擇與區域布局三大核心,系統謀劃、精準施策,加快構建多元協同、特色鮮明的“多村一品”產業新格局。 圍繞轉變思想謀產業。曙光鎮通過專題會議解放思想、組織實地考察拓展視野,激勵村黨組織書記敢于探索、善于作為,充分挖掘本土資源,將“要我干”轉化為“我要干”。支持能力強、思路活的村書記率先試點,目前已推動10個村集體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嘗試了騾鴨養殖、綠優米種植、鮮食玉米、民宿旅游、休閑垂釣等9類項目,形成村村謀產業的濃厚氛圍。
圍繞聯農帶農定產業。重點選擇技術門檻低、初始投入少、勞動強度適中、適合農閑時段操作的項目。經反復實踐論證,確定騾鴨養殖、綠優米種植、鮮食玉米和民宿農家樂為四大主導產業。通過村集體牽頭實施,吸納本地村民務工,不僅幫助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更使其在生產實踐中掌握實用技能與管理經驗,為縱深推進“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奠定堅實基礎。 圍繞以銷定產抓產業。積極與龍頭企業合作,推廣“企業+合作社”訂單農業模式,實施“統一供苗、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回收”的標準化管理。與金燕牧業合作,在安樂村、永富村、汪家村等5個村推進騾鴨養殖;紅星村依托大架山公司訂單,發展鮮食玉米1600畝;西太平村借助新浪、吉鄉農創園等企業合作,帶動東太平、西太平擴種綠優米1600畝,真正實現產得下、銷得出、效益好。 扶強選優,整合資源,推動產業規模持續壯大 堅持以“延鏈、提質、擴模、增值”為導向,推動資源整合和產業集聚,努力打造一批規模領先、帶動力強的“多村一品”示范集群。 以鏈招商推動集聚發展。緊抓全市大力發展松子產業契機,成功引進投資1000萬元的世宗天成林產品加工項目與500萬元的致遠果仁項目,大幅提升果仁加工與倉儲能力。推進農旅融合,實現麗怡酒店、東北小院、曙光生態養老等項目落地。優化養殖結構,通過十村聯建牛場引進800萬元肉牛繁育母牛體內培育牛黃項目。支持誠潤家庭農場建設500萬元糧食儲備庫,增強綠優米儲銷能力。 整合資金壯大產業規模。2024年整合鄉村振興、集體經濟扶持等資金改造養殖棚12棟,安樂村、永富村經濟合作社出欄騾鴨9萬只,實現收入60萬元。2025年繼續爭取160萬元銜接資金,引導蓮花村、艾家村加入騾鴨養殖,鴨舍主體已完工,預計全年出欄20萬羽,純收入超100萬元,初步形成“同勝村種鴨繁育+多村聯合養殖”的“多村一品”聯動體系。
農旅融合優化產業植入。以“旅游+”“農業+”為抓手,持續推進產業融合,圍繞“旅游雙環線”布局,成功打造稻米研學館、主題民宿和農耕研學課程。積極對接旅發集團,整合域內40余家民宿和農家樂,召開鄉村旅游座談會,與12家經營主體達成合作意向,包裝推出一批農旅融合示范點。目前已成功接待旅游團隊2批,全鎮累計接待游客2.6萬人次。 堅持創新驅動、品牌發展戰略,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為“多村一品”注入持續動力。
科技賦能增強產業實力。支持金燕牧業研發紅酒鴨肝、金磚鴨肝等高附加值產品,推動產品結構升級。依托科技小院建設,深化與通化農科院的合作,推廣種植通禾861優質水稻、特用大豆,發展高效益庭院經濟與特色農產品。 培育品牌提升市場價值。在“金燕”“姜連武”“冠林”等現有品牌基礎上,聚焦鴨肝、松子、水稻、榛子、民宿等特色產品,強化包裝設計與市場推廣。通過高質量短視頻拍攝、直播帶貨和運營“鄉村好物”抖音賬號,全力打造“曙光”系列商標,積極申報地理標志產品,提升區域公用品牌影響力。 |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