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5日,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吉林省上半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成果。 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在今年1至6月期間,全省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3%,同比上升2.3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0.3%,即4天,同比下降0.8個百分點,減少了15天;PM2.5平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與去年同期持平;PM10平均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微克/立方米;臭氧平均濃度為1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微克/立方米,各項指標均朝著“十四五”收官目標穩步邁進。 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處處長李文輝介紹,近年來,吉林省環境空氣質量始終處于全國第一方陣,各項指標持續優化。2024年,全省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達92.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7個百分點,這一指標已連續9年優于全國平均水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臭氧、一氧化碳等五項主要污染物濃度連續7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人民群眾對藍天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顯著提升。 “十四五”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大氣主要污染物減排作為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重要抓手,聚焦產業、能源、交通結構優化,統籌區域協調,構建了全鏈條、多維度的治污體系,藍天保衛戰成效顯著,“吉林藍”成為常態。深化東北四省(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建立省際間大氣污染防治合作機制,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污染共治。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制造體系示范項目98個、省級項目259個。截至2024年底,全省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重點工程累計減排4.82萬噸、1.66萬噸,超額完成“十四五”目標任務的51.1%和61.7%,為全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奠定了堅實基礎。 當前,“十四五”期間藍天保衛戰已進入攻堅期、關鍵期。今年下半年,吉林省將堅持問題導向,加快鋼鐵、水泥、焦化超低排放改造和燃煤鍋爐淘汰治理改造進度,開展VOCs專家問診幫扶回頭看,持續推進VOCs問題整改提升,引入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加大臭氧污染治理精度,疏堵結合做好秸稈禁燒管控,力爭全年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3%左右。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
技術支持:迅達科技